20080425

蓋房子



Originally uploaded by 哩瓦殺

photo by 哩瓦殺

終於開始學著去說自己的話了,用自己的手腳眼耳口鼻拼湊出來的生活經驗,去說想說的話。或許還是只能約略地說出了一種感覺而已,或許沒有堅強的理論基礎(唉,其實擺明就是沒有啦,不用「或許」),不過今天如果有說出想說的百分之一,大概也就值得高興了吧。

如果想當個人權鬥士,我們畢竟都只能「代言」,因為那些為了現存秩序而被抹消其存在之人,已經沒有發言的可能。可惜我不想當一個人權鬥士。我不想強調公平正義,因為這世界上沒有這些東西,或者說,這世界上的公平正義其實是建立在不公不義之上。雖然我以為我抽身就能是乾淨的嗎?或許只是在找尋另一種方式做侵犯吧。

老師的話語文字,我向來就很難像錄音帶一般的複製,常常都只在課堂上留下一種感覺,沒有基礎或不一定有完整的論述,但是有十足的煽動力。然而我被煽動了。甚至或許我戴上了另一副看世界的眼鏡了。過去總是複製老師的話語和論述,模仿他誇張的動作和聲調,努力去找尋他的論述脈絡,一直到今天我才發現,原來偶然的在街頭上所獲取的經驗,可以是讓我開始說自己的話的發聲素材。說的時候還不覺得哪裡有什麼問題,回來之後才漸漸感到驚訝,或許這就是人生活與經驗的累積,不是從老師那裡複製過來的,而是自己偶然的經歷融入了原來的感覺,甚至可以用來說明或形容那些矛盾、不解與不爽的感覺。

對阿,很多時候就是「林盃就是每送」,檢察官起訴的時候是如此,法官判決的時候也是,說不出來也不能說就是了,但是對於體制的挑戰也是,只是終究我們必須化為文字先來溝通,雖然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沒有溝通的可能,充其量大家說說聽聽,溝通就斷掉了。

我沒有仔細想過樂生是不是應該去支持的,也沒有研究性工作權的諸多問題,蘇花高我也不是很了解,一個唸社會制度存立基礎與其運作的小鬼竟然不了解社會脈動,我自己也感到驚訝與羞愧。更驚訝的是,法律系學生所出產的論述無一不是確立法律系統與其行動的正當性,維護既存體制的合法或者讓其更加的綿密細緻,或許這樣的批評自大、誇張了一點,但從來不去思考秩序根基的正當性,這一點難道沒有問題嗎?

扯遠了,我只是想說,無意間去了兩次樂生的行動,讓我獲得很多,起碼我明白了實踐的粗淺意義,更明白了鬼扯的學術生活需要更多現實的力量與素材,當然也知道書上那些東西是紙上談兵到某種境界了。


原來那些經驗成為了可以將自己展開的一個契機。

先將論文寫完再囉唆吧。



--

法律是利益衡量的正當化遊戲,
是排除與差異目錄下的合理化工具。

論述都是假的,只有最後的決斷才是真的。

--

ps. 我無意間發現這張照片在樂生的某個短片中被使用了,覺得很開心,雖然拍的不怎麼樣(得意)。

--

背景音樂: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

這是很好聽的曲子喔,推薦!

青春無法歸類


昨夜睡前翻完了這本小書了,因為已經到達圖書館四十本書的借閱限制,所以不看完閒書並且將它歸還,媽壓我要寫論文的參考資料就沒法兒借了,這樣不是很欠揍嗎?還好,這本小書小小簡單,不是很明瞭的地方,翻過去就是了,或許以後還會再買來看看吧。但我最愛的一本還是《甜美的剎那》。

翻翻翻,之前總是不知道最喜歡的那篇到底在哪本書中,即使我幾次翻看了這本書的目錄,但就是沒有,這本書行文的風格與用字遣詞也與那篇文章有一點點不同,於是便想說或許沒有收在任何一本書裡吧。

但昨晚翻著翻著,左手的頁量漸少,讀到了最後一篇:〈行路難〉。〈行路難〉!!!!!原來你在這裡!!!為什麼我看目錄的時候難道都瞎眼嗎?有點驚嚇,但卻覺得在深夜的睡前,再看一次這篇文章然後睡著,真是太完美了,於是就慢慢地又唸了一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覺,像是刑總講義一樣每次翻都有不同的領悟。

或許有人要問我,論文寫完了所以有空看散文了嗎?寫不完怎麼還有空看閒書呢?

不是的。我想,或許有人不用多想就可以明白,身為一個文筆不好、腦袋裝糨糊、中文不好只能倒裝來或直述過去、不懂得修辭、翻譯翻得非常白話等等,如此集這些缺點於一身之人,也就是我,很像筆很爛卻要用它來寫字一樣,那篇論文讀起來實在會笑死人吧。所以才想說那麼就讀點小品,不用花太多時間與腦袋,最好可以促進一點文筆,又可以養心性XD,跟世界的某一些部分有點交流,散文最好了,又短,又不用像看小說一樣花腦袋想像人物場景,又不像詩一般,那就散文吧。

不過好像也沒有看見文筆有進步,哈~這大概是命吧。

柯裕棻老師的散文集大概都看完了,出乎意料的,可以在這些小文章裡有一點論文的靈感,還滿有意思的。例如昨天看到的班雅明歷史哲學題綱裡對於某幅天使畫的描述,我想就拿來當作論文的一部份吧。

大咖的學者教授哲學家想說什麼總是以他們整個人格背景身家腦袋裡的知識當保證,有時候可能不用引註不用有證據不用符合某部分事實,但是,那是大師說的話,就是對的,就發人深省。那是縱然我寫滿十萬字也激盪不出的力量、再怎麼細緻縝密的說理也起不了的說服力。所以當然要麻煩借用一下。謝謝你了。


--

背景音樂:
Beethoven
Symphony no. 7 in A major, op. 92

--

圖片摘自香港書城網路書店網頁。

20080422

恍惚的慢板



後來某一天,我在另一個完全不相關的片刻悠悠想起來,電車上的了悟原來是,只有當我不再時時刻刻期待自己完整無缺,我才能夠不再害怕世界,我才能夠時時刻刻使自己成為手捧烈焰的人,能夠凝視過去,為它灼傷淚流,卻毫不後悔。

節錄自
恍惚的慢板
柯裕棻

圖片摘自網路書店。


--


只有在某種恍惚的時刻才會與過去的某個時點相連結而想起某事嗎?

這幾個月裡頭,一直有在睡前看散文的習慣,只要還不想睡、時間還早,就會翻個幾篇,一方面是為了要熟悉中文的順暢語句(因為我的中文實在有點爛),另一方面是總是不知不覺從這一兩本書中突然發現看到自己(當然我不如作者優秀)以及在生活中滾來滾去的作者(同時自己也常常滾來滾去)。

或許有著同樣的煩惱與困頓吧,有時候覺得有點好笑與驚奇,因為是很相似的感覺,只是說到底還是不同的人,充其量就是有點像而已吧。

但我還是從這些文字中獲得些許力量,就是有點像一個走在前頭的人,回頭告訴你哪邊有水窪、哪處又有坑洞或絆腳石,或許還是會絆到或搞得自己全身泥濘,不過大概也就是先告訴你一些你以後或許也會有的了悟,當然或許最後自己了悟的有所不同。但總之,當有被提點的感覺時,我就知道這是我要留下來的路況導航。

這全書末尾所留下的了悟自然也是了。

20080411

守護者

20080411

昨天的某個瞬間突然覺得,
寫論文的過程對我而言無意間意謂著另一個重要的什麼,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努力讓自己知道並且證明
我可以是自己的守護者,並且也可以是自己的支柱(哭)。

當然了,如果能被證明,那也是因為我也能從很多地方獲得力量。


20080415

也不過才幾天光景,我又累了。
而且想放棄了。
當時還想著或許別太高調的把論文的意義這樣明白的說出來,
因為或許我看得太重、想得太多了。

我知道這一放棄放掉了的是什麼可能,
只是我無法想像我有可能做得好它。

問題是自我懷疑,和緊接著而來的自我厭惡。

我不相信有做好任何事情的可能,
結果也真的做不了什麼事。

20080401

其實只是為了克服自己

切實的明白了原來我的困難不在於讀書理解、不在於能力,
我的問題亦是自我懷疑。
不是因為我多會讀書或是有多強的理解能力與論述、思辯能力,
這些我都沒有多厲害,
但是能夠阻礙我,能讓我踏不出去的那一塊石頭,
卻是自我懷疑。

讀書慢,可以花加倍的時間,去認識,去理解,去消化、反省,
沒有新穎的學說見解,那我們還可以在舊東西上打轉,
語文不好同樣可以透過練習來加強,
但是我懷疑自己,
那麼就怎麼也走不出去,就怎麼也無法走這條路。

當然或許另一個的困難叫做懶惰,
不過希望當我下了決定之後,懶惰蟲你就自己離開吧。

「你不要沒自信好不好」
昨天士軒學長在msn上丟了這句話給我,
老實說我不知道這是出自什麼口氣,
說不定是被我氣瘋了也說不一定。
看到這句話也不知道該說什麼,
因為我總是一直覺得沒自信這東西是沒能提升也無法治癒的。
但還是一直很想謝謝兩位學長,
也祝福今天已經抵達東京的學長往後的幾年求學生涯都順利,
可以早日學成歸國。

為我加油吧,
我想試著去克服這樣的自我懷疑。


--

When I wake up tomorrow
From Nothing to One
the Perishers